世界电影

  • 电影艺术社会学

    Е.魏茨曼,复明

    <正> 缺乏社会学分析的深度正是一切“捧场”评论的特点,也是那些只简述作品内容而不论及个别艺术现象和整个艺术过程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文章的特点。

    1986年06期 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民意调查:法国人和电影

    塞·杜比阿纳,崔君衍

    <正> 这份“民意调查”是法国《电影手册》与《世界报》等机构合作,于1986年4月4日至4月9日对一千名十八岁以上的观众进行调查的总结,评述者是《电影手册》现任主编塞·杜比阿纳。

    1986年06期 2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商业文化中的好莱坞语言

    J.T.法雷尔,沈益洪 ,彬华

    <正> 一种商业性的文化正在美国大量涌现并发展起来,取代了那种以人们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为题材的真正大众的和民主的文化。这种商业文化已经成了一笔大生意。它每年投资千百万美元,继而获得几百万美元的利润、租金和利息,另外还以几百万美元的薪水雇佣着成千上万的人们为它工作。有时,这种文化工

    1986年06期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7 ]
  • 明星的地位

    B.K.卡兰加,胡祥文

    勿庸置疑,电影明星的商业价值支配着整个电影工业。B.K.卡兰加的这一解释恐怕不仅适用于说明一个国家的现状。但是,在印度,这种依靠明星制的一贯作法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显然在于它有害地助长了抹杀编剧与导演作用的倾向。更为严重的是,明星的世界以对女性的歧视为出发点,反映并加强了现实社会的分化。显然,电影似乎尚未承认“普通妇女的地位在今日印度已经与男子的地位大抵相同”。

    1986年06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舒克申的创作风格

    С.弗雷里赫,张开

    <正> 作家兼电影工作者舒克申的全部特点在于他的方向,这个方向的定义就是“农村散文”。 这个在我看来是极其确切的定义不断地受到怀疑,因为它似乎缩小了方向的意义,甚至歪曲了它的历史根源、美学本性和哲

    1986年06期 6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8 ]
  • 目击者

    厄·W.华莱士,威·凯利,伯艾

    <正> 1.[淡入]片头字幕 2.[淡入]外景。麦田。白天 仰摄全景。高高的麦苗在风中摇曳。在此背景上叠印出字幕。一队身着黑色服装的阿门人走过麦田。字幕完。

    1986年06期 8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目击者》影评拾零

    斯·考夫曼,心田

    按照影片制片人爱德华·费尔德曼的说法,《目击者》“是一部惊险片加一部爱情片加一部关于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影片”。它讲的是警察局内部走私贩毒并杀人灭口的老故事,却由于目击者是个阿门人的孩子,因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与充斥西方银幕的无数同类题材的影片大相径庭。 制片人费尔德曼首先确定了男主人公的人选:哈里逊·福特。在此之前,福特虽然主演的都是卖座巨片,却或者和机器人打交道(《星球大战》),或者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境中神出鬼没(《失去方舟的入侵者》)。但他读了《目击者》的剧本之后,立即为它所吸引,而且建议延请彼得·威尔当导演。 彼得·威尔是近年令人瞩目的澳大利亚导演,他的影片《悬崖下的野餐》曾在我国公演。费尔德曼希望这位外国导演能从新的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美国的社会生活。威尔在接到剧本三天以后便回电表示欣然接受,七个星期以后便开始拍摄《目击者》,而在正常情况下,威尔准备拍片的时间是两年。 在拍片之前,扮演男主人公的福特在费城刑警队生活了两个星期,两次参加搜捕凶杀嫌疑犯;扮演女主人公的凯莉·麦克吉里斯在阿门人家中生活了好多天,了解阿门人日常生活的习俗并学习他们的语言。摄制组尊重阿门人不拍照片的习惯,在影片中没有一个阿门人演员;但阿 门人十分友好

    1986年06期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怎样读解一部影片(五) 第六章 媒介

    詹·莫纳柯,周传基

    <正> 塞缪尔·贝克特在六十年代写了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总称为“媒介”的多种多样的传播技术之间的异同所做出的分析,是最简明扼要的分析之一。这位用法语和英语写作的剧作家兼小说家兼诗人兼评论家在他这一系列作品《舞台剧》、《电影》、《哎,

    1986年06期 14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录音师和声学修养

    德·弗梁戈利茨,文善

    <正> 很遗憾,关于电影声音的话题,在苏联有声电影五十周年的今天才开始在刊物上得到重视。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对声音作为电影的重要的表现手段的忽视程度。 自从“伟大的哑巴”开始讲话,实现电影的声音革命和电影生产技术的伟大转折以来,已经有半个世纪。电影工作者怀着极大

    1986年06期 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我喜欢给人以力量的影片

    简·方达,张有深

    <正> 问:参加了政治斗争后,你作为一名女演员遇到了什么问题? 答:首先,我应当解决我的一些疑虑——是否继续拍电影?如果继续拍,将会怎样?开始我决定放弃电影这个职业,和那些在全国各地旅行的众多的组织者一起在士兵的咖啡馆里举行演出和发表政治讲演。约翰·沃特森和肯·科克列尔(他当时是黑人

    1986年06期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什么是影评家的梦想

    弗·特吕弗,高骏千

    <正> 1942年某一天,马塞·卡尔内导演的《夜间来客》终于来到了我家附近的比加里电影院,我决定逃学去看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我觉得影片妙极了。谁知就在当天晚上,在音乐学院学提琴的姑姑来带我去看电影,她挑中的竟然也是《夜间来客》。我当然不敢说已经看过这部影片,只好随着她去了,还装着从来没有看

    1986年06期 18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影评家坎比和《纽约时报》影评的谬误

    雷·卡内,李庄藩

    <正> 电影界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影评家有十几位,其中之一的文森特·坎比从来没有写过剧本,没有导演过影片,没有当过演员,也没有担任过制片人。他甚至不住在西海岸。在过去十六年里,文森特·坎比一直担任《纽约时报》的特约影评员。他住在纽

    1986年06期 199-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导演是爱护演员的

    卢文

    <正> 乔治·顾柯(导演) “导演应该造成一种让大家担心一有疏忽就可能出丑的气氛。要让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人在这里管事。要让演员知道你不是笨伯,只要是精彩的表演,你一定能赏

    1986年06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复仇主义思想充斥于八十年代的美国冷战片——评《兰博——第一滴血续集》和《洛奇第四集》

    文·坎比,李庄藩

    <正> 1985年春末,正当史泰隆主演的《兰博——第一滴血续集》有可能成为夏季最卖座影片之时,有人借用史泰隆的话警告说:“你们可能压制爱国主义”。也许人们不能压制它,但是这种爱国主义有可能被歪曲到荒谬可笑的地步。

    1986年06期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让·维果和他的三部名作

    笈芒

    <正> 摄影机——走向社会 摄影机不应当创造空洞无聊的幻景,它应当拍摄社会性影片,这意味若不断捕捉生活中的新题材,意味着摒弃这种陃习:不惜用三千公尺的胶片拍摄柔情蜜意的接吻,不惜用同样长度的胶片拍摄热吻的双唇渐渐分开的情景……

    1986年06期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银庆之后的盛会——美国电影理论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漫步

    陈梅

    <正> 今年4月3日至6日,美国电影理论学会在南方港市新奥尔良召开年会,其中包括一场关于中国电影的专题会议。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同志和我刚刚结束了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冬季学期的教学,应邀来到新奥尔良。坦率地说,我们怀着两种最大的好奇

    1986年06期 22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 蓬勃发展的西德电视业

    约·特吕比,郑再新

    <正> 奥地利电影创作者彼得·克格勒维茨要拍一部电视片,原本只打算在柏林作短期停留,但随后却留居柏林。其他许多人,如出生于埃姆登的女导演赫尔玛·赞德斯—布拉姆斯,来自弗赖

    1986年06期 23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改编文学作品之风仍盛——《叛舰喋血记》三上银幕

    孙宗鲁

    <正> 十八世纪末,南太平洋上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事件。这就是英国军舰“本特号”的叛乱以及该舰神秘的失踪。在军纪森严的英国皇家海军史上,这简直是无法想像的。

    1986年06期 240-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评《电影理论中的概念》

    安·哈顿,庄凡

    <正> 在现代电影理论的密集、嘈杂的声波中,达德利·安德鲁的声音是心平气和的。他1976年出版的《主要电影理论:电影入门》一书是自那时以来考察这一领域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两年以后,他又出版了一本《安德烈·巴赞》。该书生动地把巴赞不断发

    1986年06期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本刊一九八六年总目录

    1986年06期 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