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

  • 《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

    乔治·布鲁斯东 ,高骏千

    <正> 这篇文章选译自美国电影研究家乔治·布鲁斯东的《从小说到电影》一书。该书出版于1957年,全书共分七章,本文为该书的第六章。其余各章为:《小说的界限和电影的界限》、《告密者》、《呼啸山庄》、《怒火之花》、《包法利夫人》、《黄牛惨案》。1962年我们曾在《电影艺术译丛》第三辑中选译过《小说的界限和电影的界

    1979年01期 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9 ]
  • 从《锦绣前程》到《孤星血泪》

    富尔顿 ,沈善

    <正> 本文作者A·R·富尔顿是美国戏剧、电影理论研究家,著有《从七个现代剧本来看戏剧和剧场》(1946)、《电影》(1960)等书,并经常在美国报刊上发表关于电影的文章。本文选自他的《电影》一书,原为该书的第十三章,原标题为《从长篇小说到电影》。在本文中,作者认为电影在形式上虽然接近戏剧,但在讲述故事

    1979年01期 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2 ]
  • 契诃夫与电影——关于契诃夫作品的电影改编问题

    蒂·莎赫—阿兹卓娃 ,罗慧生

    <正>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契柯夫不仅善于在他的作品中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对沙俄制度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其中塑造了各种不同阶层和类型的典型人物。所以他的一生的创作被誉为俄罗斯的“人间喜剧”。他的著名小说《第六病室》曾被称为“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下的整个俄罗斯的缩影”。这个作品曾

    1979年01期 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1 ]
  • 彼得·布洛克的影片《李尔王》

    罗吉·曼威尔 ,伍菡卿

    <正> 这篇文章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英国电影导演彼得·布洛克把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改编为影片的整个过程,这里包括改编者的构思过程和分镜头剧本中的关键部分。罗吉·曼威尔实际上只是这篇文章的编者,其主要内容是布洛克和比克特(影片《李尔王》的制片人)的讨论记录和导演的分镜头剧本。由于内容非常具体,没有什么抽象的议论,所以即使对没有看过影片《李尔王》的读者来说,也能从中得益而不致有隔靴搔痒之感。

    1979年01期 7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7 ]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日本

    冈田嘉子 ,孙德馨

    在这一期的专栏里,我们选载了一组介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世界各国进步戏剧和电影的重大影响的文章。我们希望这些材料能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和评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979年01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意大利

    沃·巴巴罗 ,缪立隆

    <正> 这篇文章系统记述了意大利艺术家在反对克罗采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斗争中传播“体系”的曲折过程。文章作者巴巴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戏剧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曾在“电影实验中心”担任演员技巧课。他不仅在意大利戏剧界积极宣传“体系”,而且撰写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和电影》等论文,特别是翻译了

    1979年01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西方译本前言选

    夏立民

    <正> 雅各·科波(1879—1949)是法国导演和演员。1913年他在巴黎创办“老鸽子窝”剧院。科波对表演艺术的主张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很接近。

    1979年01期 1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1 ]
  • 幸福的黄手帕

    山田洋次 ,朝间义隆 ,陈笃忱

    <正> 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帕》描写一个倔强的中年人因失手杀死一个阿飞式青年而被判刑六年。他在狱中劝他妻子另嫁别人。出狱后,他写信给妻子说,如果她尚未结婚,就请她在家门前的旗竿上挂出点东西,表示还在等他;如果什么也没挂,他就不再同她见面。于是,他抱着一种恐惧而又矛盾的心情,同一对年轻人一起去探视,结果发现竿子上挂了无数黄手帕,一家终于团圆。

    1979年01期 12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关山飞渡

    达·尼科尔斯 ,林秀清 ,陈叙一

    <正> 《关山飞渡》(有译《驿车》)于1999年由约翰·福特拍成影片,它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不少电影史家,特别是欧洲电影史家,往往以《关山飞渡》作为美国西部片的最佳代表作。而它的艺术名声主要来自影片的两个元素,即剧作和摄影。

    1979年01期 18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尤里斯·伊文思——中国特写

    罗勃特·斯克拉 ,陈梅

    <正>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知名的荷兰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在1978年秋天第十四次访问我国时,欣逢他从事电影创作活动的五十周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在高兴地会见这位八十高龄的良师益友时,热诚地就此向他表示庆贺,并预祝他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当益壮,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1979年01期 27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0 ]
  • 罗西里尼论电影

    胡承伟

    <正> 罗贝托·罗西里尼(1906—1977)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参加1977年戛纳电影节(担任该电影节评判委员会主席)之后,当年6月3日因心脏病发作在罗马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罗西里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驰名全球的电影导演,他导演的《罗马,不设防城市》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荣获1946年首届戛纳电影节大奖,人们因此称罗西里尼为“新现实主义之父”。由于他和德·西卡等人的努力,使意大利电影跻身于世界前列,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1979年01期 29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3 ]
  • 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格·特罗伊茨卡娅 ,张洪模

    <正> 本文作者格·特罗伊茨卡娅是苏联新进的女音乐学家之一,她着重研究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并发表过《战后的波兰电影》等论文。她在本文中概述艺术电影在其不同发展阶段运用古典音乐的特点,并试图就其中某些方面作出初步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外国电影运用古典音乐的历史概况和当前倾向。

    1979年01期 303-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7 ]
  • 电影音乐的实验

    秋山邦晴 ,张洪模

    <正> 本文作者秋山邦晴是日本著名音乐评论家,写过《日本的作曲家》、《新兴作曲家走向现代音乐》、《日本音乐的半世纪》等专著。他认为“如果说十八世纪是歌剧的时代,十九世纪是芭蕾舞剧的时代,那么二十世纪就是电影音乐的时代”。对于如此重要的电影音乐,迄今还未作出系统、全面的总结。秋山邦晴准备写一专著,总述电影音乐的发展历史,并先写出《电影音乐的实验》一文作为“试论”。这种尝试是值得注意的。

    1979年01期 31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6 ]
  • 下载本期数据